小学美术船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船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船教学反思1《加一加变一变》是一节写生与想象添画为一体的一节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本科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画、想象添画和交流,让学生在物体基本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本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明确教学重点是:一、能够辨认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渗透轮廓意识。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本课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回话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如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使全体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紧地围绕“联系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以下的内容:
一、激趣导入感受新知
一是感受认识引入新课,我用学生们熟悉的卡通形象,进行导入,我通过播放“超级变变变”片段让学生观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通过这一谈话引导让学生在感受节目带来的欢乐同时明白这些欢乐都是来源于表演者们的创意,让学生明白拥有创意的就拥有欢乐拥有知识。
二、游戏环节活跃气氛
这是,学生带着对创意的欣赏和追求,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行“加一加变一变”活动。在下一个环节为了强化学生们对轮廓的意识同时让学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环节。此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强化学生的轮廓意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的发挥。因此,我会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
小学美术船教学反思2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的扑捉,实践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2、会用有特征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3、在探究性学习和儿童艺术表现过程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在了解认知船的过程中,潜在的启发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
重点:在感知中用有特征的形构成某种船。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地画出船的状态。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彩色笔、油画棒、图画纸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或搜集有关船的知识和图片,彩色纸、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谜语:两头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揭示课题:船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船有哪些了解,反馈学生课前搜集船的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船有哪些?
2、它们有什么用途呢?
3、请你说一说坐船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欣赏:播放课件,了解船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问题:
1、它们的外形一样吗?
2、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它们的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对各种船进行简单的讲解。
学生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船用途不同。发散学生思维,开发创造力。)
(二)教师示范讲解画船及构图的方法:
1、画一条波浪线。贯穿画纸,从左到右。
2、画船身。用有特征的形概括自己感兴趣的船身,船头高高扬起,画在画面中间船身要大要长。
3、局部结构的表现:体现船的种类。
4、装饰船:体现船的功能。
5、添加背景:画水中与天空的景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画船的方法,学会画船及构图。)
(三)欣赏交流。
1、欣赏学生的作品,有童话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
2、学生交流,自己准备画一艘什么样的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构思,会用有特性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四)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小结。
给自己的船命名,讲讲船的功能,描述人与自然、人与船之间的'故事。
(六)课后延伸与拓展。
1、结合史实和现实中的有关船的故事,研究船的种类和功能。最大的船有多大?有什么最先进的船?将来的船是什么样的?
2、世界各国有哪些远洋史和航海家,他们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哥伦布、麦哲伦、郑和)
教学反思
本课我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同时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了解各种船的功能与特点,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让学生学会画船的方法。欣赏童话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等学生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一艘什么样的船,发散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个性。
小学美术船教学反思31.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 ……此处隐藏11005个字……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
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
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
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
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
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
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
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
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
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
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
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
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
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
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
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
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文档为doc格式